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
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族谱编修 重要信息 联谊动态 追宗溯源 族贤宗英 今日清河
 
今天是:  
 

 当前位置: 主页 > 最新资讯 > 最新资讯 >

 
 
  姓氏文化与家风传承
姓氏文化与家风传承
 
时间:2020-10-22 18:04来源:未知 作者:zhang 点击:

d37883bd783c739fabfc248e2ce9b9e.jpg

姓氏文化,渊源流长。据说源于太古,先有姓,后有氏。姓是血缘,氏是支脉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前,女子多称“姓”,男子多称“氏”。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,从女、从生,如姜、姬、姚、嬴、姒、妘、妫、妊上古八姓。如今大多数的姓氏,皆由其衍生而来,如姚姓衍生出陈、王、胡、孙、虞、田、袁、车、陆等60多个姓氏。氏,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,盛行于西周的分封制,不仅是部族、宗支的徽号,也是社会地位尊卑、贵贱的标志。部落首领加上“氏”以示尊称,如神农氏、伏羲氏、轩辕氏等。

可见当时“姓别婚姻,氏明贵贱”。后来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,所以血缘由父系所确立。久而久之部落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志——姓,秦汉以后,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,姓氏合一,沿用至今。

姓氏,作为血缘符号,一个姓氏理应是一个纯正血统的人员组成,但由于改姓、派别不同等原因,如皇帝赐姓、胡姓汉化、回避皇姓、躲避灾难等,产生大量同姓不同源的现象存在。尤其大姓更为明显,如王姓,他的分支不计其数,来源也数不胜数,有汉族,也有少数民族等等。

随着人类繁衍生息,人丁兴旺,聚居在一起,必须规范管理,才能振兴家族。以儒家“三纲五常”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为宗旨,宗法、家法随之产生,家训、家规成为重要内容。每个家族,一般都有族规、家训,内容也因家族而异。一般都会涉及以下这些方面:

01

国法家法,严格遵守

02

同族和睦,闾里友好

03

敬贤尊长,抚孤助困

04

合乎礼教,以正名分

05

尊祖敬宗,规范祭祀

06

修身齐家,约束言行

22.jpg

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,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。

有道是“人必有家,家必有谱,谱必有训”。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世系、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,是家训传承的载体。编修家谱的意义,元代大儒柳贯说得最为明白:“大抵家之有乘,犹国之有史,郡邑之有志也。史不修,则国之治乱兴亡,不可得而见,志不纂,则郡、邑之政治得失,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,然郡、邑之与国、家一理也。”

古代家训,影响之大,首推《颜氏家训》,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。它是南北朝时北齐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。《颜氏家训》,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、体系宏大的家训,内容包罗万象,涉及不少领域。三国蜀相诸葛亮的《诫子书》,对司马光的《家范》、李世民的《帝范》、柳玭家训、包拯家训、朱子家训、曾国藩家训等后世也有很大影响。

北宋大清官包拯家训,短短37字:“后世子孙仕宦,有犯赃滥者,不得放归本家;亡殁之后,不得葬于大茔之中。不从吾志,非吾子孙。”

《诫子书》,全文86字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。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?”

柳永《劝学文》,全文88字:“父母养其子而不教,是不爱其子也。虽教而不严,是亦不爱其子也。父母教而不学,是子不爱其身也。虽学而不勤,是亦不爱其身也。是故养子必教,教则必严;严则必勤,勤则必成。学,则庶人之子为公卿;不学,则公卿之子为庶人。”

一个家庭,有良好的家庭教育,就会形成良好的家风。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、风格与风尚。换一句话说,当一个家庭的家规、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,即构成了家风,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。是这个家族经过数十代甚至上百传承发展而形成的。家风的形成,与这个家族的名人、事迹、品行、家训等紧密相连。注重家风不妨从重视家谱、学习家训开始,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。

打铁还需自身硬,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,恪守家训,传承家风,从先人身上,汲取营养,学会如何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就不会明星吸毒,屡禁不止;官员失职,腐化堕落;奸商求利,良心泯灭;恶徒施暴,惨无人道……

现代家风的传承,要与时俱进,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建设新型家风,既要守护传统美德,又要适当吸取现代成分,如家庭民主、社会责任、进取精神、人生价值等。还应该站在现代文明的发展高度,在开放多元、民主法治的层面上谈家风;要融入现代精神,剥离传统文化中保守、落后的成分,提倡发展与创新。

文章来源:黔杨黔西南杨氏

 

(责任编辑:zhang)
上一篇:简说“天下张姓出清河”
下一篇:山东张氏宗亲来祖源地清河祭祖续谱
打印
 
最 新 热 门
  • 清河宗亲会召开第三次代
  • 热烈祝贺江苏江阴张氏宗
  • 壬辰年华夏张氏祖庭祭祖
  • 清河城站列车到发时刻表
  • 张姓血源寻根
  • 2900余人出席癸巳年祭祖节
  • 华夏张氏祖庭奠基祭祖仪
  • 信宜张氏大宗祠张氏书院
  • 清河张氏宗亲会会长张一
  • 清河——中国张姓文化之
  • 最 新 推 荐
  • 2019张氏文化周邀请函

    2019张氏文化周报名表回执,请点击下方链接进行下载! ...

  • 2018张氏文化周邀请函

    点击下载邀请函...

  • 《解读百家姓——聚焦张姓》

    ...

  • 四谈打造张氏文化丰碑之一

    共同打造张氏文化丰碑 努力再现中华文化辉煌...

  • 相 关 文 章
  • 2022-05-31·袁义达携夫人到清河祭祖
  • 2020-07-20·家谱文化——家谱里传承
  • 2019-12-19·台州张氏文化研究会暨台
  • 2019-12-12·福建省张氏文化产业发展
  • 2019-11-29·弘扬张氏文化 诵读诗
  • 2019-09-21·凝聚家国情怀、增强文化
  • 2019-09-12·河北省社科院到清河考察
  • 2019-09-12·福建省张氏文化南平办事
  •  
    
     
         
     


    网站管理:中国·河北清河县张氏研究会
    通信地址:河北省清河县岷山路奥捷科技大厦1105室(张氏办)  邮编: 054800
    联系电话:0319-8166876 传真:0319-8166862 电子信箱: qhszcwh@163.com